中国饲料网 - 饲料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财经新闻 | 企业新闻 | 行业评论 | 饲料行情 | 人物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国内新闻 > 2013大兴安岭垦区农业生产七超历史
V.biz | 商业搜索

2013大兴安岭垦区农业生产七超历史

信息来源:china-3.com   时间: 2013-09-05  浏览次数:292

     大兴安岭垦区优化种植业结构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,采取强有力措施,实现农业生产七超历史的新局面。

  结构调整实现调优、调高、调特新突破。今春,大兴安岭垦区以“压豆麦、扩玉米、强经作、突特色、增效益”为方针,加大结构调整力度,重点推进玉米种植,以甘河、巴彦、东方红、欧肯河4个农场为主,在全局建设了40万亩的玉米种植基地。大面积种植玉米不仅能够实现比大豆高的效益,还可以利用秸秆打捆机收集玉米秸秆,作为牲畜的饲料,满足牛羊所需粗饲料,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,打造循环经济。

  在发展粮食作物的同时,还种植了芸豆、中草药、糯玉米、水飞蓟、露地香瓜等高效特色经济作物,并且在甘河、巴彦、东方红三场111国道两侧分别建设了3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。今年垦区新建温室25亩、塑料大棚103亩,温室和大棚累计达到225栋,所种植的蔬菜和瓜果产品在当地市场享有盛名,深受消费者欢迎,实现了以最小土地面积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,每亩设施农业相当于30亩大豆的效益。

  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新突破。今年垦区各农场及农场职工积极与垦区周边的乡镇进行对接,采取租赁、代耕等方式,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效益,今年全局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4.4万亩(垦区外部流转耕地81.1万亩),创历史新高。通过土地流转,地企合作实现共赢,玉米春播期间,鄂莫两旗旗委、政府领导亲自率领农牧局、乡镇村领导和种田大户到巴彦、欧肯河农场参观指导,召开地企座谈会,共商推进玉米产业发展大计,今后将联手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代耕服务,种好示范田,加速土地流转,共同推进岭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、集约式管理。

  土地经营机制实现新突破。大兴安岭垦区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,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机制改革。目前,垦区采取四种土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。一是“统一经营示范田”。今年全局统一经营示范田面积达到23万亩(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发包),充分运用各项先进农艺措施进行集成配套,为全局及周边村民起到了引领、示范、带动作用。二是“六统一管理规模田”。今年垦区“六统一”面积达到13万亩,采取定地号、定作物、定承包人“三定”方法,按照统一区划布局、统一农艺措施、统一整地方式、统一生资供应、统一收获、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,由农场或生产队进行全程代耕服务,生产收益全部归职工所有,从而实现少数人种多数地,推进了生产的集约化、机械化、科学化。三是反租倒包模式。垦区针对种地面积小、机械力量差、耕作水平低的小户,实行以合理价格进行反租倒包,使这部分土地流转给农场,由农场进行统一经营,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职工通过畜牧业、设施农业、自营经济等渠道,实现多元增收,今年全局反租倒包面积7.4万亩。四是分散经营承包田。对于地散、片零、不利于大机械作业的土地,垦区采取分户经营,种植高效、特色经济作物为主,从而促进职工增收。

  垦区更新农机装备实现新突破。垦区采取银行贷款、农场担保、职工自筹各50%的方式,投资近9000万元,购进国内外各类大中型先进农机装备121台套,并有34台套安装了GPS卫星导航系统,进一步提升了垦区农机装备水平,从而实现了各作物全程机械化,提升了标准化作业水平,实现了农业信息化。为使购机户增加收入按期还款,垦区采取“以地促机”的办法,按各类机型相应配备合理代耕面积,从而使购机户有稳定的作业收入。今年秋季,垦区计划在确保完成三秋工作的基础上,有组织的进行对外跨区作业服务,提高设备的利用率,有效促进和带动周边农村耕作制度改革,提升生产技术水平。

  垦区加大粮食仓储建设力度。目前,在本地区还没有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的前提下,为解决玉米销售难题,垦区积极与中储粮公司开展合作,今年在甘河农场筹建了10万吨国家粮食储备库,并在巴彦、欧肯河、宜里农场,通过银行贷款,施工队伍垫资方式,再建设6万吨玉米临储库,并申报了2014年5万吨粮仓建设项目,目前,粮仓正在紧张的筹备和建设中。为了解决玉米湿粮转化难题,垦区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,在去年已建7座玉米烘干塔的基础上,今年又建设了5座,使日烘干能力达到6000吨,解决了垦区及周边卖粮难的问题。

  节水灌溉项目积极推进。垦区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,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垦区将建成10.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田,将有效增加垦区的粮食产量和职工收入。

  农业科技化水平实现新突破。为了确保结构调整取得成效,提高垦区农业生产水平,一是建立了小麦、玉米和大豆三区轮作制度,重点推广了北方寒地半干旱地区大垄高台技术,此项技术具有抗旱、抗涝、增产等优势。二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,建立了大兴安岭农垦现代农业信息网,大马力拖拉机安装了GPS卫星导航系统,实现机车昼夜作业,提高作业效率,达到了精、准、密、匀的标准化作业要求,使用高地隙喷药、飞机航化等现代作业手段,作业面积达20万亩,解决了作物生长后期无法进行促早熟、防病防虫作业的难题。三是加强良种基地建设。垦区甘河农场与中科院开展良种试验项目合作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,目前已培育出5个大豆品系,进入到生产试验阶段。今年7月24日,中科院作物研究所甘河试验基地举行揭牌仪式,该试验基地的正式成立,将为振兴垦区大豆产业做出积极贡献。

  2013年,大兴安岭垦区在农业生产上实现了结构调整、土地流转、经营机制改革、农机装备更新、粮食仓储建设、节水灌溉、农业科技化水平方面七超历史的新局面,为呼伦贝尔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饲料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