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饲料网 - 饲料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财经新闻 | 企业新闻 | 行业评论 | 饲料行情 | 人物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国内新闻 > 2013探索推进“稻虾共生”的主要做法及成效
F.biz | 商业搜索

2013探索推进“稻虾共生”的主要做法及成效

信息来源:china-3.com   时间: 2013-09-23  浏览次数:269

      前言:近年来,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,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锐减,农田抛荒现象逐年增多。仁和街道作为余杭区的重要产粮基地,粮食不能自给自足。为了减少农田抛荒面积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,同时结合仁和传统优势产业水产养殖(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是仁和街道两大传统优势产业。2012年,仁和街道水产养殖面积16683亩),该街道引进浙江大学吴殿星教授培育的“芦苇稻型渔稻”,以余杭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为试点,积极探索“稻虾共生”种养模式。该模式具有净化水质促进青虾养殖的同时,又可安全生产“一种不喷药、不施肥”的原生态米,同时芦苇稻收割后投放少量草鱼,利用草鱼的食性将其稻秆吃掉、变废为宝,真正实现了生态种养、虾粮丰收的三赢局面。
  此举既稳定了粮食生产,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,又增加了养殖户收入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据了解,该街道在2011年引进78棵芦苇稻试点成功的基础上,2012年,试点面积扩大到120亩,每亩产青虾112.3公斤,稻谷146公斤,亩产值10893元,亩利润达4790元,比单养青虾每亩增收860元。2013年,该模式规模已推广到870亩。该模式也得到了省、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等单位的充分肯定。去年9月和今年9月8日,全国“池塘稻渔共生”现场会均在该街道举行。
  自2011年起,仁和街道以余杭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为试点单位,积极探索“稻虾共生”种养模式,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,生产出一种安全、不喷药、不施肥的原生态米,而且提升了水质,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和池塘养殖面源污染,同时还优化了青虾生存环境,提高青虾生长速度和质量,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   一、主要做法
  (一)积极引进新品种,结合街道农业特点,择优进行试点。水产养殖一直是仁和街道的两大传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。而作为传统粮食产量重地的仁和街道,近年来却粮食产量锐减,以至不能自给自足,稳粮增产刻不容缓。浙江大学吴殿星教授培育的“芦苇稻型渔稻”无疑是雪中送炭,让该街道看到了两者相结合的契机。该街道积极联系,引进该种新品种,努力促成“渔稻共生”的种养新模式。而杭州余杭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达3056亩,其中青虾养殖面积2310亩,同时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撑,成为了试点的最佳选择。仁和街道农业科结合试点面积,同吴教授合作,建立试点基地,2012年大胆引进新品种“芦苇稻”,免费提供给余杭永胜水产合作社进行试验。
  (二)结合青虾、芦苇稻的特性,探索“渔稻共生”种养模式。首先,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采用移栽法进行芦苇稻大棚秧苗培育,到6月上旬秧苗长至40cm以上后开始移栽在经过清整的池塘;或者于5月上中旬采用点播法,将已经催芽的种子点播栽培在板结的池塘;其次,在下半年7月底至8月中旬,避开青虾苗种脱壳高峰期,以每亩6万尾左右的比例投放虾苗。最后,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开展稻谷收割,投放少量草鱼,利用草鱼的食性将残留的芦苇稻稻杆吃掉,变废为宝,立体生态循环。通过该种操作模式,提高了池塘综合利用率、优化了水质,产出了“不施肥、不喷药”的绿色原生态大米,提升了青虾品质,实现了“生态渔业、稻虾共生、虾粮丰收”的三赢局面。
  二、主要成效
  该种“稻虾共生”的种养新模式,取得了良好的生态、社会和经济效益。
  (一)、提高生态效益:实施该模式后,通过取样测定不同时期养殖水体的水样及底泥中氮、磷素等养分变化,明确了生态稻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降污作用,同时缓解了池塘养殖面源污染问题,实现了水质的净化。其二,芦苇稻植株高大、抗倒伏性强的特性,具有遮光、降温的作用,优化了青虾生存的环境,降低了青虾的疫病率和药品的使用率;同时生态地调节青虾塘的水质,控制了青虾繁殖密度,提高青虾商品规格,从而生产优质无公害青虾。以今年为例,极端高温天气下,“稻虾”共生的试点池塘水温比普通池塘水温低4—5摄氏度,大大降低了青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其三,芦苇稻汲取虾粪和塘中淤泥的养分,在净化的水体环境中和这种有机肥的作用下,生产出完全 “不喷药、不施肥”的原生态的生态米。稻谷收割后,又利用草鱼将稻杆食尽,既为其提供饲料,又不会污染水面,一举两得,生态环保。
  (二)、实现社会效益:该种养殖新模式,实现了生态、虾粮的三丰收,大大增加池塘的综合利用率,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。同时开拓了养殖户的新视野,带动广大农户从事新模式养殖,提高养殖产量,增加种养利润。2012年,仁和街道该种新模式实施面积120亩,杭州余杭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为试点单位;2013年,实施面积推广到870亩,涉及4个村5个养殖大户。2014年,该种模式实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。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省政府2003年提出“绿色浙江农业”这一战略方针,同时也符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”。 全国池塘有3000多万亩,如种植10%的水稻,就能增加300多万亩的粮食种植面积,这无疑是粮食增产的一个好方法
  (三)增加经济效益:“稻虾共生”种养新模式,在净化水质促进养殖的同时,又可生产“不喷药、不施肥”的原生态米,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。以2012年为例,试点面积120亩,青虾实际平均亩产量达112.3公斤,其中春季青虾平均亩产量53.6公斤,夏秋季青虾平均亩产量达58.7公斤,总产量达13476公斤,平均亩产值达9433.2元,总产值达113.20万元;扣除每亩青虾养殖成本5713.2元,每亩净收入达3720元。芦苇稻实际亩产量146公斤,总产量17520公斤,按每公斤稻谷10元计算,每亩粮食收入为1460元,合计粮食收入达17.52万元,扣除每亩粮食生产成本390元,每亩粮食净收入为1070元;净收入12.84万元。虾粮总利润57.48万元,比单养青虾利润高10.32万元(单养青虾平均亩净收入3930元,若同样养殖120亩,总利润为47.16万元)。
   今年,余杭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还专门为这种“不喷药、不施肥”的原生态米注册了商标,形成“仁溪”原生态米,预计今年可以卖到每公斤20元,还有升值的潜力。
   三、结语
  接下来,仁和街道将联手浙江大学水稻研究所,以青虾养殖水体为背景,研究高效生态型“芦苇”稻的应用体系,包括以青虾养殖为主体,按水产动物的种类、大小与生长特点,研究分析“芦苇”稻的种植密度与种养的空间布局和配置,确定最佳的种植群体、种养布局及其功能域划分等;研究建立“芦苇”稻的播种发芽、立苗成苗、促苗控苗技术,建立适宜的栽种方式,形成标准的工程化栽种技术。 
  通过各种实验和探索,进一步扩大“稻虾共生”的应用效率和应用范围,把它推广到仁和街道整个辖区,乃至杭州市、浙江省,甚至应用到全国,为稳定粮食生产、提高养殖户收益、优化渔业结构、促进生态养殖做出贡献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饲料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