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农村人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很多,以前不经常吃的猪肉,现在差不多都要顿顿摆上餐桌了。可总有一种感觉,现在的猪肉吃起来一点儿也不香了,肉也没有嚼劲了。

现在养殖场的生猪生长周期短,差不多一百六十多天就要出栏上市。这么短的生长期,自然猪肉没有韧劲,还有些水嫩。
为此就有很多农民朋友不惜花高价去买土猪肉。的确,土猪肉因为是家庭个体饲养的,成长期将近一年,肉吃起来香喷喷的,就是连猪肉皮都很有韧劲。是以,土猪肉比市场更多的饲料猪肉更受热捧。
那么土猪肉和饲料猪的营养营养成分是不是不一样呢?
专家指出:猪肉香不香,取决于猪肉肌内脂肪含量的高低。饲料猪没有土猪肉香,主要是饲料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比土猪肉要低。

饲料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降低,主要是两个原因:
一、肌内脂肪更多地取决于品种。
现在饲料猪大都是养殖的高瘦肉率品种,而土猪肉的品种就不一样了,大多不是高瘦肉率品种。高瘦肉品种的猪肉肌内脂肪含量自然会低上很多。
二、屠宰日龄对肌内脂肪含量也有影响。
很多情况下,动物体内成分沉积的次序是:先骨骼,后肌肉,最后是脂肪。简单说就是动物长身体都是先长骨头再长肉,最后才是长脂肪。现在的生猪养殖户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瘦肉率,选择的屠宰日龄都是在肌肉沉积的高峰期。也就是说还没等到脂肪完全生长就被宰杀了。这样的猪肉肌内脂肪含量自然低,吃起来就感觉不香。

可土猪肉正是因为生长周期长,屠宰日龄大都要将近一年。这样的生猪骨骼肌肉脂肪自然都已经生成完成。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自然也就高了,吃起来也就香了。
其实规模化的养殖户也是从效益和市场出发,毕竟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吃瘦肉,而不喜欢吃肥肉。况且生猪在长脂肪的时候,生长放缓,对养殖户不利。
而人们吃肉主要是为了摄取猪肉内的蛋白质。瘦肉组织可以提供蛋白质,可脂肪却不能。从人们的饮食习惯说,低脂肪也符合人们现在普遍追求的健康生活理念。

综上所说,无论是饲料猪肉,还是土猪肉,他们的瘦肉组织并没有多大差别,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没有多大差别,所以,在营养价值方面也就差别不大。
这里我们需要提起注意的是,传统家庭个体养殖的土猪,在食品安全方面并没有保障。尤其是生猪和粪污长期共存。再有,粪污不及时清理,对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影响。
对规模化的养殖户来说,他们采用科学优质饲料配制技术,高水平的养殖管理和科学的疫病防控技术,生猪的生长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。
其实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是能够实现并获得既产的多,又吃起来香的生猪的。例如,可以利用生态养猪法,在生猪出栏前一个月左右,添加青绿饲料,就可以提升猪肉的口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