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
“建议对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19年本)》(下称《目录》)进行补充解释,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鼓励要求标准仍然定位于‘绿色无公害’。”3月5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作出呼吁。
刘汉元认为,自2001年起,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,饲料产业在2005年被纳入其中的鼓励类产业目录,享受减免税收优惠。该项政策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饲料产业蓬勃发展,也促进了一批饲料企业走出西部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,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饲料产业的龙头。但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《目录》,对饲料的要求由“绿色无公害”变为“取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”,该调整未能完全考虑当下的中国国情和饲料行业发展现状,致使西部饲料企业难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。
“这不但增加了饲料企业的经营难度和负担,致使企业无所适从、困惑不已,而且根据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认证的相关法规以及行业发展现状,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饲料企业都难以达到要求,导致西部和海南自贸港的饲料企业,无法执行鼓励类产业减按15%的税收优惠政策,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和经营压力,推高了饲料的生产成本,进而传导至终端消费者,违背了政策设立的初衷。”他指出,如按照《目录》要求“取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”执行标准,饲料企业将面临两大问题:一是饲料原料来源必须是绿色食品及其副产物,这将导致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;二是绿色食品饲料的认证成本高、效率低。
对此,他建议对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19年本)》进行补充解释,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鼓励要求标准仍然定位于“绿色无公害”。“建议参考2013年对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11年本)》的修订,由国家发改委出台补充解释,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鼓励要求标准仍然定位于‘绿色无公害’。如此,才能更加忠于政策制定的初衷,有效落实国家优惠税收政策,推动西部及海南自贸港饲料企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,有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