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饲料网 - 饲料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财经新闻 | 企业新闻 | 行业评论 | 饲料行情 | 人物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饲料行情 > 秸秆变饲料 循环促增收
B.biz | 商业搜索

秸秆变饲料 循环促增收

信息来源:china-3.com   时间: 2024-10-18  浏览次数:45

转自:哈尔滨日报

  秸秆变成高品质饲料。

  杨依明 徐研 本报记者 罗彦坤文/摄 

  春分时节,春耕在即。通河县的盛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抓紧处理最后一批秸秆,一车车秸秆经过现代化大机械碾轧、压缩,变成了一个个400公斤重的“黄储饲料包”,销往吉林、内蒙古等地。

  因为通河的水稻秸秆产自有机稻田,是优质黄储饲料,不仅给水稻秸秆处理找到了一条好出路,还通过牲畜过腹增值,有效促进了循环农业增产增效,农民增收。

  紧盯市场需求,助力草变“金”

  从机器上抽出一把已打碎的水稻秸秆,盛达水稻合作社负责人李久明不住地在手中揉搓,“就要这样的,长短适中、绵软干净。去年秋收至今,7000吨秸秆,都卖出去了,每吨价格400元至600元。”李久明告诉记者,冬季牧区的草原被雪覆盖,会出现牧草紧缺情况,他们合作社发现了这个商机,就谋划了秸秆饲料化处理项目,现在的收益非常可观。

  通河县共有水稻160万亩,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秸秆燃料化、肥料化、原料化等多种综合利用途径,大规模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尚属首次。秸秆打包离田,在现代化机械上走一趟就加工成了饲料,操作便捷、见效快,农户们非常认同这种草变“金”的处理方式。通河县富林镇村民朱长海说:“过去水稻秸秆没人要,大伙都为咋处理发愁,如今秸秆成了宝贝,舍不得扔更舍不得烧,一亩稻田大概能产秸秆半吨左右,可以卖100多元,这相当于多打了五六十斤粮呢。”

  有机种植模式,凸显原料优势

  李久明介绍,水稻秸秆作为饲料,其实没太大优势,相较于玉米秸秆,糖分低了不少,通河的水稻秸秆之所以在市场上受欢迎,与当地多年推行生态种植、走有机种植发展之路有很大关系。

  2011年,“通河大米”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,确定了生态种植发展方向,开始实施生态种植和精细品控;2015年,通河生态水稻推广全域绿色种植;2020年,“通河大米”以“一县一品”的身份进京推介,打开了全国市场。如今,绿色、有机成了通河稻作发展方向,虾稻、蟹稻、鸭稻、鱼稻等种养殖结合的模式纷纷兴起,每年水稻还没播种,农民手里就攥着大批订单。

  “有机稻米无农残,秸秆也跟着成了抢手货。因为贴上了生态、有机这个标签,主打有机畜牧的企业看上了‘通河秸秆’,即便是价钱高点、路途远点,牧场也愿意订货。”李久明说,今后,有机种植是他们合作社持续发展的主方向,乡亲们凭良心种好稻,努力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。

  聚合品牌效应,擦亮金字招牌

  除了合作社负责人,李久明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通河县稻米产业协会秘书长。见证了“通河生态稻”的发展历程,李久明深有感触:“随着种植方式不断改良,通河稻米产业持续升级,不但稻米飘香全国市场,稻壳、米糠也通过深加工形成了新业态,陆续推出多款拳头产品。如今,‘通河秸秆’正成为产品矩阵中的新成员,随着品牌效应进一步聚合,‘通河大米’这块金字招牌将被进一步擦亮。”

  据农情调查,去年,“通河生态稻”亩单产达到1097.1斤,部分大米卖到每斤28元。在“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”中,“通河大米”跃居全国区域品牌榜第五位,品牌价值达124.09亿元。

  李久明表示,“通河秸秆”实现饲料化利用,将帮助“通河生态稻”实现全植株利用,并将带动一批新的农业机械投用,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,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饲料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